初学八字命理的注意了,名书可能未必是明书,别老抱着不放啊!
中国很多行业都有自己的“书房派”,“闭门造车”指的就是这些人。
任何技术专业或者理论都是允许“大胆假设”的,但是一些人却只将其停留在假设阶段,未有经过“小心求证”就形成了自己的理论派别,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后人的盲目崇古思想照耀下,甚至成为了高大上的一代宗师,其著作也就成了千古名著了。
这些“书房派”其实误人不浅。因为能在书房的,往往都是一些文化人,他们思维开放敏捷,能言善辩,文辞华丽,说出来的也都是一套一套的,看起来也都觉得很有道理。所以很有诱惑性,很多人就是抱着这样的书籍在那里埋头苦读。但闭门造车的东西终究是很难实用的,总是似是而非,真正想要用它去论命指导别人是很难的。
这类著作很多,判断其是否属于书房派,通过了解作者经历及成书过程就可大致有个判断了。
比如关于 陈素庵 和他 的《命理约言》 :
●陈素庵(1605一1658),浙江海宁人,清初官至弘文院大学士,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太子太保,居内阁三公之位。著有《命理约言》以及《滴天髓辑要》。
●陈的文化层次较高,有相当地位。陈氏藏书颇丰,后世许多术数类书都出于陈氏家藏。他为人清高,对古之命书诸多挑剔,对清以前的一些传统断命方法进行过比较,有诸多取舍。其著《命理约言》 ,语言、文字、理论都比较讲究,他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全书文字短小,言简意赅,见解独特,议论透辟,考据详明,文章典雅。
●陈素庵的《命理约言》是自宋代以来,对八字命理学理论的又一次全面清理。《命理约言》称得上是子平模式全面的标准化的精读本或教科书。对当时命理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了提纲挈领的总结。
●《命理约言》成书之后,市面流通很少。直到民国时代的1933年,有命理学大家韦千里根据浙江绍兴蒋清渠提供的宣仲策家藏抄本选辑而成,名《精选命理约言》刊行与世。
从以上信息中我可以得出两个事实:一、作者长期身居高位,不可能有大量实际命例来支撑及验证其理论,且不说其观点的正确与否,这种标准的闭门造车出来的命理,肯定很多是想当然的。二、其书几乎不流通,而在300年后突然有人刊行它了而已,说明其虽然写好了300年,却并不是在社会中去实践验证了300年。不能据此就说它是经过了时间的考验的。
类似的名著很多,我就不说太多了,免得被喷死。当然,在此我并不是在妄评作者及此书如何,只是可以肯定《命理约言》一书欠缺实际命例,有待后人再加评注。对于初学命理的朋友建议先别把它当至宝研究,因为初学的朋友肯定也没有太多的实践经验和案例,无法对其正确与否做出判断,也就无法做到批判的学习吸收,一不小心反而先入为主、误导了自己。至于以后有一定的经验判断了之后也是要看的,至少可以了解多一种思路和方法。
本人再次声明:本人文章为个人经验观点,欢迎大家真诚的共同探讨,相互学习。很恶心那种一上来就乱喷的喷子,似乎与他有什么深仇大恨似的。不喜欢的就请飘过,谢谢了。
《 吴烈全命理风水起名 》三十年 周易 研究与实践运用,带您客观认识 传统文化 之 周易 ,分享 易学 实战经验, 欢迎 关注。
明末清初风云变幻,此人却能官运亨通,原来他能预测人命运
明末清初风云变幻,此人却能官运亨通,原来他能预测人命运
明末清初有一本叫做《命理约言》的书,这是一本算命的书,是所有算命先生必读的教材。这本书的作者陈之遴,有一段非常传奇的人生,他在风雨飘摇的明末清初躲过一次次劫难,官运亨通,扶摇直上,当到一品大员。不知道是不是他对自己的命算得很清楚的原因?
陈之遴是海宁盐官人,家中世代为官,其家族在浙东一带颇有名望。
陈之遴在诗词上有很高的造诣,在明末清初的文坛上名气非常响亮,同时他对时政也很热心,与东林党首领钱谦益、陈名夏等人交往甚厚,并积极参加东林党活动,好一副爱国青年的模样。
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陈之遴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夺魁,授翰林院编修。好事成双,这年他父亲陈祖苞也被升为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
就在陈之遴被做为重点提拔对象的时候,父亲陈祖苞却因渎职引清兵进犯,被处斩刑。在临刑前,陈祖苞担心死无全尸,饮毒酒身亡,崇祯皇帝“怒其漏刑”,迁怒于陈之遴。陈之遴被除名,并终身不得录用。
清军入关后,陈之遴觉得此时正是自己东山再起的好机会,于是投靠了清朝。为了获得清朝统治者的认可,他说他的爹陈祖苞是被明朝迫害死的,以此证明自己与明朝有杀父之仇。他向清朝统治者建议:挖掘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以泄“龙气”,使明朝永世不得超生。
不过他还是掩盖不了投降清朝的变节嘴脸,因为他又称自己“行年四十,乃知三十九年错”。如此算来,他一岁的时候就知道他爹会被杀?
陈之遴的行径被时人不耻,纷纷指责他为清朝舔腚之贰臣。
陈之遴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为自己辩称:“识时务者为俊杰”。
陈之遴果然很识时务,投降清政府后,他见摄政王多尔衮位高权重,便极力拉拢他的亲信,并尊称多尔衮为恩主。
陈之遴的表现,自然得到了多尔衮的欢心。多尔衮任命他为秘书院学士,不久又被提拔为礼部右侍郎。
不过,陈之遴的人生注定是要一波三折的。
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多尔衮在打猎时猝然而世,年轻的顺治帝开始清算多尔衮的旧部。
陈之遴见势不妙,立刻倒戈,积极举报多尔衮及同党的罪行,成为反多尔衮势力的骨干分子。他的作为博得了顺治帝的好感,顺治帝不光没有清算他,反而升其为礼部尚书,不久又加封太子太保。次年,又升为弘学院大学士。
扶摇直上的陈之遴遭到了朝中大臣们的妒恨,正好当时正在打压前朝东林党陈名夏,而陈之遴又与其为多年好友,于是大家纷纷弹劾他与陈名夏结党营私,不应为朝中所用。
顺治帝受到弹劾后, 起先并不想治陈之遴的罪,只是将他调为户部尚书,并让他自我反省。
陈之遴暗自庆幸。为庆贺自己化险为夷,约了友人遨游灵佑宫。
谁知朝中大臣不想放过陈之遴,便以此事为把柄,再次弹劾陈之遴。说他作为前朝革职永不复用的旧臣,如今才为大清服务几年,得皇恩浩荡,提升尚书,可是他却居高位而不图报效,皇帝教诲也不反省,事后还遨游灵佑宫,快活异常,其罪可诛。
顺治本来想要保陈之遴,但是那么多人弹劾他,于是顺治帝把他发配辽阳。
不过同年冬天,顺治帝又下旨将他调回京城。
陈之遴回到京城后,为了重新成为宫中重臣,极力拉拢顺治帝的亲信太监,并向其贿赂,希望他能常在顺治帝面前为自己说点好话。
清朝吸取了明朝灭亡的经验,为了不让太监干政,外臣和太监勾结被列为重罪。陈之遴背地里干的勾当,很快就被人弹劾到了顺治帝那里,说他贿赂皇帝身边的太监,犯下了重罪,当以大清律正法。
顺治帝生气了,把陈之遴革职抄家,并流放外地。
如此一来,陈之遴被彻底打倒在地,再也没有东山再起的希望了。不几年后,他便郁郁而终。
陈之遴作为一个算命大师,不知道他算到自己的这个结局没有?
(参考资料:《榜眼陈之遴资料参考》)
相关问答
《滴天髓》在 命理 学中有着怎样的地位?《滴天髓》一书,相传为宋人京图着,明初刘基注。《滴天髓》之名最初见于《明史》,其《艺文志》录有《三命奇谈滴天髓》一卷。到清初顺治十五年,礼部尚书陈素庵...